*** 教育局「幼小銜接」重點視學報告撮要

教育局質素保證視學組於2022年11月到本校進行「幼小銜接」重點視學(即學校如何協助幼稚園學生適應小一學生生活的工作)。

重點視學報告已於2023年2月收到,教育局十分肯定和讚賞本校對幼稚園到小學銜接的學與教工作。

視學人員是通過下列方法去了解學校的情況:

  1. 細閱及分析學校提供的文件和資料;
  2. 觀察學校活動,如課堂活動、班主任節、導修課、早會、興趣和活動小組等;
  3. 並分別與校長、副校長、課程統籌主任、學校社工、教師、家長和學生會談;
  4. 以及查閱學生的課業樣本。

玆節錄報告部分內容,讓大家知悉校方所有持分者的共同努力成果。

==================================

Part 1. 管理與組織

  1. 「幼小銜接」發展方向能配合學生的需要。
  2. 有效監察「幼小銜接」措施的落實情況,並適時向教師提供支援。學校團隊溝通緊密,協作良好,對「幼小銜接」工作的發展方向有共識。
  3. 在疫情期間,學校能靈活運用電子學習模式為小一學生安排全方位學習活動及訓練小組,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及支援他們的發展。
  4. 能適切回應家長及學生的需要,有效照顧小一學生。
  5. 能加強與小一教師的溝通並提供適切支援。
  6. 學校積極申請優質教育基金完善學校禮堂和課室電子黑板等設施,有助小一學習活動的推行。
  7. 學校安排戶外學習活動及各項興趣和活動小組,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
  8. 整體而言,學校能靈活運用不同資源推行幼小銜接的工作,協助幼稚園學生適應小學生生活。

Part 2. 學與教

  • 學校的小一課程設計具特色,有助學生建立穩固的學科知識基礎、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發展共通能力,以及提升閱讀興趣。如:
  • 中文科能加強學生認字和寫字的能力;英文科能建立學生認讀文字的基礎;數學科能讓學生探索數字規律,掌握數學概念;常識科能加強自理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分類、比較、列舉等分析能力。
  • 成長課由認識自我及朋輩相處開始,並強調努力嘗試、時間管理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能切合小一學生的成長需要。
  • 學校本學年與外間機構合作生命教育課程,當中的課堂活動有趣,通過觀察並欣賞自然,培育學生珍惜生命、感恩、謙卑等正面價值觀。
  • 學校又設跨學科專題研習活動,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和溝通等共通能力。
  • 學校重視閱讀,期望由小一開始建立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觀察所見,小一學生享受故事分享活動,積極參加各種閱讀計劃,已遂步建立對閱讀的興趣。
  • 課堂的學習活動多元化,能引發小一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愉快。教師善用電子黑板佈置互動學習活動,提問豐富,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 學生踴躍舉手回答教師提問,投入參與課堂活動,秩序良好,並已初步建立協作學習的能力,能按教師指示進行討論、記錄及匯報等任務。
  • 學校的課業模式多元化,能培育學生的共通能力,閱讀興趣及自學習慣。課業也鼓勵學生反思學習。
  • 學校致力活潑愉快的學習氛圍。學校為學生安排每年數次的外出全方位學習活動,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提高學習興趣。
  • 學校為小一學生安排全費資助的興趣和活動小組,數量豐富,種類多樣,能培育他們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促進全人發展。
  • 學校小一課室佈置能建立學生的歸屬感。
  • 觀察所見,小一學生與同儕相處融洽,喜愛學校,樂於與別人分享校園生活點滴。
  • Part 3: 學生支援
  • 學校能因應小一學生的不同需要,安排適切的支援服務,減輕學生完成家課的壓力,支援學生解決課業上的疑難。
  • 疫情期間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網上實時功課輔導。
  • 針對個別非華語或新來港學童的語文學習需要,幫助他們學習語文,安排適切。教師掌握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行為表現,能通過日常觀察及早識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一學生,適時為相關學生提供支援。
  • 學校的支援措施多樣,能照顧不同程度和類別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學校又於小息時安排高年級學生進入課室支援小一學生,有助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

Part 4: 家校合作

  • 能與家長保持良好溝通,適切回應家長的需要。
  • 能讓家長了解學校各項措施的理念和安排,並支援家長促進子女的學習和發展。
  • 讓家長與學校進行交流,了解需要。
  • 信任學校,認同學校的理念,樂意參與學校活動。
  • 已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共同協助學生適應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