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科

課程宗旨:

1.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認識音樂的情境,加強評賞音樂的能力及發展音樂的技能

2.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型的音樂表演和比賽,透過不同類型的學習體驗,提升對音樂的興趣

3. 透過教授宗教歌曲,讓學生建立愛主愛人的價值觀

課程設計及特色:

除了發展學生的歌唱技巧外,三年級至六年級課程均加入吹奏牧童笛元素。

各年級學生使用平板電腦應用程式「Garage Band」進行創作節奏或旋律等課上活動,啟發學生的創造力。

透過專題研習、午間音樂會、聯課活動及校園電視台等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探索不同音樂形式及接觸各類樂器,以發展其自學精神。

每年皆安排學生出席不同類型的中西音樂會,以擴闊學生的視野,並且學習評賞不同類型的樂曲。

本年度參與《樂韻琴瑟——校本中樂樂器培訓計劃》,通過中樂樂器訓練和音樂欣賞活動,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潛能和表演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認識和興趣。

音樂科活動:

康樂及文化事務處 – 「學校文化日」計劃

 

學生出席由音樂事務處舉辦的《超越時空的樂器》管風琴導賞音樂會,認識管風琴的起源、演變,以及香港文化中心管風琴的內部結構。透過現場演奏,學生能認識管風琴不同的彈奏技巧和演奏風格。

 

香港藝術節香港賽馬會學生專享節目2025 – 島嶼管弦樂團及誦調合唱團《貝多芬和平之戰》

計劃分為演前導賞及觀賞節目兩部分。四至六年級學生透過多元導賞體驗,深入瞭解交響樂及演出曲目。其後,五年級學生能到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參與生動有趣的古典音樂會,欣賞優秀的國際級表演。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無伴奏合唱計劃

部分高年級學生參與由本地專業無伴奏合唱劇團「一舖清唱」籌備的無伴奏合唱計劃。參與學生與長者一同學習無伴奏合唱的技巧,亦能多接觸區內長者,培養關懷社會的精神。

 

《琴瑟樂韻—校本中樂樂器培訓計劃》
通過中樂樂器小組訓練和音樂欣賞活動,讓學生學習演奏樂器,發展個人音樂潛能,並提升學生對中樂音樂欣賞和表演的能力。本年度,學校已進行兩次全校性中樂體驗活動,由天海琴舍導師到校現場演奏中樂,教授學生二胡、琵琶、古箏、笛子和小堂鼓的歷史和構造,並讓學生嘗試中樂演奏,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興趣及鑑賞能力。另外,本校已開設五組樂器班,包括:二胡、琵琶、古箏及笛子,以培養學生演奏中國樂器的技能。

開辦不同類型的音樂拔尖班

為了讓學生能有機會嘗試學習不同的樂器及掌握更多演奏技能,本校設有合唱團、手鐘隊、木笛隊、e樂團、口琴組、拇指琴班及中樂班,詳情如下:

 

口琴隊

於週一課後及週五興趣小組時段進行,對象為四至六年級學生,通過有系統的訓練,讓學生掌握口琴正確演奏姿勢、指法及吹奏技巧,並於校內進行表演。

 

木笛隊

於週一課後進行,對象為三至六年級學生;由本校老師及校外導師教授學生正確的運氣、吐音方法及持笛姿勢,同時富有情感地演繹樂曲,並鼓勵他們參加香港學校音樂節的直笛項目比賽。

 

e樂團

於週二課後進行,對象為三至六年級學生,旨在讓學生走出五線譜的框框,運用iPad內的應用程式Garage band創作旋律,同時訓練合作演奏,加強學生利用電子平台創作的能力。

 

拇指琴班

於週三課後進行,對象為三至六年級學生;學生練習撥動琴鍵演奏出獨有的空靈聲響,演奏出優美的旋律,學生亦能學習閱譜和正確演奏拇指琴的方法。

 

手鐘隊

於週三課後及週五興趣小組時段進行,對象為四至六年級學生。由本校老師及校外導師教導學生演奏手鐘的技巧,並加強團體演奏的訓練,令學生能演奏美妙的樂曲,每年均參加香港手鈴奧林匹克比賽,曾多次獲得獎項。

 

高小合唱團 / 兒童合唱團

於週四或週五課後及週五興趣小組時段進行,共設兩組,對象為全校學生。本校老師及校外導師訓練學生運用適當的聲線、音準和節奏,演唱不同類型的歌曲,並參與校內外表演及比賽。

 

口風琴隊

於週五興趣小組時段進行,對象為四至六年級學生,目的為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建立團隊精神,並通過有系統的訓練,讓學生逐步提昇閱譜能力、口風琴正確演奏姿勢、指法及吹奏技巧。

以上各音樂小組的學生將參與學校大型的表演活動,如:「聖誕佳音處處聞」及「體藝樂韻頌親恩」,從而加強他們對演奏樂器的信心。有學習樂器的學生,本校繼續鼓勵他們參加香港學校音樂節比賽。